绝味鸭脖陷入关店潮炒股哪个平台好,卤味巨头还能撑下去吗?
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绝味鸭脖门店,如今正在悄然减少。
那个标志性的招牌,在一些熟悉的街角已经不见踪影。
作为卤味行业的龙头品牌,绝味食品最近日子并不好过。
最新数据显示,绝味鸭脖在过去一年里关闭了超过四千家门店。
这个数字令人吃惊,毕竟绝味曾经以疯狂扩张著称,最高峰时在全国拥有超过1.4万家门店。
如今门店数量缩水至约1万家,关店比例高达近三成。
绝味食品最近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,公司上半年营收28.2亿元,同比下滑15.57%;净利润更是大幅下跌40.71%,仅有1.75亿元。
这样的成绩单显然不能让投资者满意。
实际上,绝味的困境从去年就开始显现。
2023年全年,公司净利润已经出现下滑,而今年的情况更加严峻。
特别是在第二季度,公司净利润同比暴跌57.65%,几乎是断崖式下跌。
绝味鸭脖的困境并非偶然,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目前的局面。
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是首要原因。如今卤味赛道早已不是绝味、周黑鸭、煌上煌“三足鼎立”的局面。
新兴品牌如王小卤、盛香亭等凭借“热卤现做”的概念快速崛起,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。
这些新玩家往往主打更时尚的门店设计和更丰富的产品组合,不再局限于传统鸭脖等冷卤制品。
就连零食巨头们也来分一杯羹,三只松鼠、百草味等品牌凭借其成熟的电商渠道和品牌影响力,纷纷推出自己的卤味产品,进一步瓜分市场。
消费者口味变化也是重要因素。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健康饮食,对食品添加剂和保质期越来越敏感。
传统卤味制品为了延长保质期,往往需要添加较多防腐剂,这与当下的健康饮食趋势相悖。
与此同时,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也给绝味带来压力。
租金、人工、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,而产品价格却难以同步提升,导致单店盈利能力下降。
特别是那些选址不佳、客流不足的门店,很快就被淘汰出局。
面对困境,绝味食品并没有坐以待毙,也在多方面尝试转型突破。
绝味不再局限于传统鸭制品,推出了更多元化的产品线,包括各类卤味蔬菜、卤肉饭等,试图拓宽消费场景。
公司还尝试开设“绝味Plus”门店,引入炸卤、果酒等新产品,打造更丰富的消费体验。
数字化升级也成为绝味的重点战略。公司最近推出了AI点餐系统“小火鸭”,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运营效率。
同时,绝味也在加强会员体系建设,希望通过精准营销提高客户粘性。
绝味长期以来构建的供应链体系本是其核心优势,如今公司正进一步优化这一系统,试图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。
尽管绝味面临短期困难,但卤制品行业的市场空间仍然巨大。
数据显示,中国卤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3500亿元,并且保持稳定增长。
消费者对便捷食品的需求持续增加,卤味作为中国传统美食,仍然有广泛的消费基础。
关键是品牌如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,抓住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。
对于绝味来说,转型之路不会一帆风顺。公司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主张。
以目前消费者喜好的趋势,减少添加剂使用,推出更健康、更新鲜的产品,可能吸引更多关注健康的消费者。
同时,开发更多适合不同场景的产品,如家庭装、礼品装等,也能拓宽销售渠道。
在关闭效益不佳门店的同时,绝味需要重新规划门店布局,更好地把握消费人流,优化渠道。
绝味还需要与年轻人建立情感连接,通过社交媒体营销、跨界合作等方式,刷新品牌形象,摆脱“老气”的标签。
绝味食品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年,从一家小店发展到行业龙头,经历了不少风雨。
如今的困境或许只是成长过程中的又一次考验。
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,只有不断创新、适应变化的企业才能持续发展。
对于喜爱绝味鸭脖的消费者来说,希望这个熟悉的味道不会从街头消失,而是以更好的面貌继续陪伴大家。
参考资料
1.山西经济日报:《“鸭脖大王”绝味食品拟被ST,一年多关店超4000家》
2.网易新闻:《数智化撬动4000亿卤味市场 绝味鸭脖率先完成产业转型》
3.深圳商报:《卤味三巨头 最近“不太香”》
4.经济观察网:《“鸭脖大王”股票将被实施ST 此前一年关店4000家》
5.360doc个人图书馆:《卤味“三巨头”营收遇冷,新势力崛起搅动市场,千亿赛道竞争白热化》
(小可 老A)
哈福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